疫情來勢兇猛,它就像一面鏡子,照見了經常出現在人們視野卻難以真正走入人們內心的邊緣群體—物業工作人員。
有人問我,做物業苦嗎?我說,苦,不分晝夜,無論寒暑,歲歲年年三百六十五天。每天都得與各種各樣的業主打
交道,挨罵、遭受抱怨已經成了家常便飯,只要業主有需要,物業人就得到,電話24小時開機,生怕錯過一個電話
遭到投訴,沒有一刻敢讓自己放松下來。
面對疫情,物業人并未退縮,堅守在防控一線,用嚴密的措施和貼心的服務為社區居民筑起一道堅實而溫暖的“防護
墻”,用實際行動體現物業人的情懷與擔當。除了日常工作,要張貼各種溫馨提示,還要做外來人員登記、查驗核酸證
明、健康碼、行程碼、測量體溫、規勸佩戴口罩、隔離戶的垃圾清運、環境的消毒消殺、執行封閉管理等等疫情管控
的措施。我們不是醫生,無法逆行上前線,但我們是物業人,守護社區防疫最后一百米,萬眾一心,共克時艱,義不
容辭!物業人正是用這樣的信念,晝夜行動著。如果說醫護人員是與疫情抗爭的一線戰士,那么物業人就是后方防疫
一線的堅實依靠。我們沒有豐功偉績,我們在平凡的物業服務崗位上默默守護,他們是抗擊疫情的一道屏障,我們是
疫情抗擊的堅守者。守小區門,戰斗在防控一線,用物業力量筑起社區傳染源防控的第一道防線。商店可以關門,餐
廳可以停業,公共交通可以停運,而我們物業人卻是24小時不眠不休!沒有專業的防護裝備,沒有專業的專家指導,
用血肉之軀勇敢向前,承擔超越職責和專業能力的社會責任!當這座往日繁華的城市靜下來,慢下來的時候,物業人
又毅然逆行在了戰“疫”的前沿。很多封控、管控的小區,他們逆向而行,日夜不息地堅守在門崗,對進出人員、車輛
嚴格管控;持續不斷地開展全面消殺工作;配合社區做好區域核酸檢測、為隔離戶運送生活物資等,構筑了一道嚴密
的安全防線。但是,還是有居民聚集扎堆,不戴口罩,還是有隨意亂走動的,勸導,卻被謾罵、推搡,為了一張小區
出入證明,把辦理證明的物業人罵得眼淚直打轉,很多委屈只能自己悄悄咽下。他們家中有剛滿一歲的孩子、有即將
中考、高考的學生,有年邁需要照顧的父母。
他們為了誰?是物業人的樸實和發自內心的善良,緊要關頭挺身而出,滿腔熱血,舍小家顧大家。他們就像黑暗中的
螢火蟲,竭盡全力釋放自己微弱的光芒,匯聚起希望的曙光,搭建溫暖、安全的港灣。


